隨著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加速以及人口的不斷增長,我國污水排放總量持續上升,2010年污水排放總量達617億立方米,占6022億立方米用水量的10%。倘若不能將這617億立方米污水處理好,就會污染3萬億立方米的水資源,從而無法保證用水量。因此,實現污水的循環利用,是實現水資源可持續發展、解決中國水問題的根本對策。盡管工業給水處理行業的前途一片光明,但其在政策、資本、區域等方面的門檻也變得越來越高。政策方面,工業給水處理行業受到來自國家政策和當地政府的控制較多,如污水處理費價格的變動將對污水處理運營企業的盈利能力產生很大影響。區域方面,由于污水的傳輸成本較高,具有很強的地域性特征,所以多數工業給水處理項目一般都直接劃給當地企業,異地或國外投資者很難拿到相關項目。因此,污水處理行業前景廣闊的同時也存在一定的進入壁壘,只有具有成本和技術優勢的企業才能在行業不斷向前發展的大潮中立于不敗之地。
主要是國內國際工業廢水、循環冷卻水、鍋爐水、工藝用水、市政污水、海水淡化、各水系統的資源化綜合利用等領域的技術動態、研究報告、專題述評、經驗總結、科學管理及行業快訊等。訂戶遍及設計院、環境工程公司、污水處理廠、環境監測部門以及化工、石油、冶金、鋼鐵、電力、電子、紡織、印染、皮革、造紙、制藥、機械、汽車、輕工、醫院、食品、飲料釀酒等工業行業,以及大專院校等;讀者對象為科研人員、工程設計人員、技術工程師、現場工程師、采購工程師、企業管理者、大專院校師生。
工業給水處理的最后一階段是對污泥的處理。二沉池的沉淀污泥經過污泥泵房,一部分回流到厭氧池中,保障污水處理池中有足夠數量和穩定的污泥存在,也可以輔助厭氧反應;另一部分被濃縮后進行污泥脫水,在污泥脫水機房里,使水泥分離,產生了含水率較低、便于運輸的脫水污泥。這樣的脫水泥辛安河污水處理廠每天能產生100多立方。 最后脫水污泥被運輸到清泉熱電廠進行焚燒處理,雖然這些固體泥也可以做肥料或者進行衛生填埋處置,但其成分雜,焚燒成本雖大卻能夠實現污泥的無害化、減量化、穩定化、資源化處置,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經過這一些列的處理工序,一滴污水從進入辛安河污水處理廠到最后離開需要經過22個小時。據了解,污水處理廠的建設運行,每年可削減化學需氧量(CODcr)1.93萬噸,減輕了污水對地下水資源和地面水資源的污染,提高了水資源的利用價值。
上一篇:生物質能源
下一篇:工業排水